半月談記者:吳振東 郭敬丹
上海市黃浦區(qū)盧灣一中心小學毗鄰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精神家園——中共一大會址。2006年,盧灣一中心小學成立“紅喇叭”小小講解員社團,專門服務中共一大紀念館,紀念館也成為學生們獨一無二的課堂,紅色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田上。
1
傳承路上的小不點
“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這里誕生,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從這里出征,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歷史從這里開始!”中共一大紀念館“小小講解員”、盧灣一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陸姝言語帶自豪。一旁角落里,校長吳蓉瑾內(nèi)心緊張,但眼神溫暖。陸姝言是學校講解員社團里年紀最小的成員,這樣的眼神能給她鼓勵。
“為什么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?”10多年前,少先隊員不經(jīng)意間的提問,使吳蓉瑾聯(lián)想到自己的經(jīng)歷,“我小時候也來會址參觀過多次,盡管很認真去聽,但很多地方還是聽不懂,應該要有適合孩子們理解的講解詞?!?/p>
經(jīng)一次次調(diào)研,吳蓉瑾指導成立“紅喇叭”小小講解員社團,并與紀念館合作打造兒童版講解稿,把波瀾壯闊的黨史變成了一個個通俗易懂、精彩紛呈的小故事:“孩子們喜歡聽有沖突感的故事。比如,那天夜里租界巡捕是怎樣襲擾了會場?但戲劇性不是靠編排歷史,而是靠學生的語言、神態(tài)、肢體動作等把歷史本身的精彩表現(xiàn)出來,在講解中自然而然地吸引小觀眾興趣。”
2
讓種子長成參天大樹
“革命故事來傳頌,祖國花朵擔使命,我們小小講解員,全心實踐靠社團……”半月談記者國慶長假期間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看到,“小小講解員”的快板風格講解,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聆聽。
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常被“小小講解員”的投入狀態(tài)所打動:“他們個個精神抖擻、聲情并茂,汗水流到下巴,打濕校服,從沒聽到有人叫苦。”
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“拔節(jié)孕穗期”,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。近年來,“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”已成為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必修課程,一周一課,覆蓋全部年級,課程內(nèi)容和難度隨年級增長逐步提升。目前,全校1330名學生均可用普通話、英語講解中共一大相關歷史。
當小小講解員逐漸長大,心里那粒紅色種子也會長成參天大樹。“那段講解詞我仍可一字不落背出來?!痹趪饬魧W的小琳說,童年的這段經(jīng)歷對自己影響很深,學成后不僅要回來報效祖國,還要回到母校,參與新上崗的小小講解員培訓工作。
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內(nèi)講解 劉穎 攝
3
育人育心,思政教育無處不在
新學期的盧灣一中心小學,校園隨處可看到對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弘揚:教學樓四樓走廊有一條漂亮的“腰封”,全是三年級學生畫的扇面、折的戲服;轉(zhuǎn)角的空間被打造成學生活動室和臨時展廳,正辦著“課本里的紅色故事”學生作品展;黃繼光、白求恩等人物的故事,被孩子們注入自己的情感,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小畫……
“我們連續(xù)多年舉辦‘紅色一課’‘中國人過中國節(jié)’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,就是要讓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觀念?!眳侨罔f。
其中,“中國人過中國節(jié)”課程和活動,已在盧灣一中心小學持續(xù)開展了17年。學校會每年設立不同的主題和內(nèi)容,以游園會形式,每個樓層一個主題、每個班級一項展示,讓學生們充分感受“中國戲曲”“中國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”“中國四大名著”“中國動畫”“中華美食”等傳統(tǒng)文化,為每個孩子留下家國記憶。
澆花澆根,育人育心。吳蓉瑾表示,學校還將嘗試更多主題鮮明、潤育童心的實踐育人活動,上好“大思政課”,引導莘莘學子把愛國情、強國志、報國行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。